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生教育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研究生招生简介
  • 时间:2024-10-01 信息来源: 阅读: 字体:
  • ​  一、学院简介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教育,自2003年起先后与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吉首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联合招收培养数学硕士研究生30余名。2024年,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是我校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的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方向之一,2025年开始正式招生培养。

      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计算及应用2个本科专业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为国家特色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为新获批专业,2024年开始首届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本科专业之一。2010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3年,该专业被评为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一志愿报考率多年来名列全校前茅。2023年12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家组进校考查。202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入选学校“51530”特色建设专业。

      近年来,学院教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7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获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3项,获批江西省基础教育项目12项;获批其它省部级项目30余项。2018年-2023年,学院教师先后在国内外知名期刊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SIAM Journal Scientifi on Computing、PhysicalReviewA、Nonlinearity等发表高水平论文117篇,其中SCI论文93篇。科研成果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多项成果实现学校办学以来零的突破。

      学院在平台建设方面注重学科发展,成效显著。“应用数学”学科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校级A类一流学科,并于2011年获得中央专项250万元的资助;2022年数学学科入选江西省“十四五”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且是江西省唯一的数学学科入选。“数学分析”教研室为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分析”“数据结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江西省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学院拥有数学建模与统计实验室、计算数学实验室、大数据虚拟仿真平台及24套大数据实训案例,教学设备及软件总值人民币1200余万元。

      数计学院多年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近3年,学生发表基础教育论文10余篇、科研论文3篇,获省级以上奖项196项,其中一等以上33项。学生在多项省级比赛中表现优异,如《快优停车》获江西省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陈淼获同学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三等奖。学院定期举办师范生教学竞赛,选拔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竞赛,多人获奖。2024年,刘宗旗在全省未来教师职业能力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

      学院办学成效显著。在众多杰出校友中,有教书育人的典范与楷模,诸如张千顺、张勋达、郑丽峰等江西省特级教师;有潜心科研的学者大家,如同济大学徐立鸿教授、清华大学郑建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李文侠教授等。他们在各自工作领域精耕细作,屡创佳绩。校友徐立鸿教授2008年1月因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而得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1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近年来,校友中的一批批青年才俊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如2008届浙江大学魏斌教授、2004届上海师范大学余志先教授、2003届厦门大学王清教授、2002届华东师范大学黄定江教授等,不仅在国内知名高校担任博士生导师,引领学术前沿,更在各自的科研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彰显了我院学子的卓越风采。

      二、招生专业(045104学科教学(数学))介绍

      1.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课程专任教师,具体培养目标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热爱教育事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教师职业和数学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

      (三)优化知识结构,积淀真才实学。既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又有丰富的教学知识,既了解学科文化,又了解学科前沿;在数学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

      (四)具有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具备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2.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西省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1人,上饶市“饶城英才”领军人才4人,上饶市“信江英才866工程”1人;获得首届校级突出贡献奖2人,校教学名师1人这些教师不仅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在数学教育与科研领域具有显著成就,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

      部分导师简介:

      (1)李永明,博士、二级教授,现任上饶师范学院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南昌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导,培养硕士研究生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曾兼任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团体常务理事,江西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副理事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项目5项、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项、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含重点)项目3项、省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程2门。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110篇,SCI收录30余篇。分别获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4项、校级教学名师奖。

      (2)汪小明,博士、教授,现任上饶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江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导。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首届“上饶师范学院突出贡献人才”人选,上饶市首届“饶城英才”领军人才人选。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省基础教育课题1项。在《中国科学》《基础教育研究》《NonlinearAnalysi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作为第一主编出版教材1部。

      (3)吴红星,教授,现任上饶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南昌大学兼职硕导。主持省级教学与科研项目6项,其中有“‘双减’背景下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等3项在研教学和科研项目;参与“关于迁移方程解的结构性等问题研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3项,参与“迁移方程相应余项的紧性研究及其应用”等省级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杂志《Journal of Function Spaces》《WSEAS TransactionsonMathematics》《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和《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教育研究》等公开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0余篇,作为第一主编出版教材1部。

      (4)喻,博士、教授,东华理工大学与吉首大学兼职硕导,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江西省首届“青年井冈学者”、上饶市“饶城英才”领军人才入选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项以及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6篇被SCI检索并且获得上饶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指导16数1陈淼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且获得一等奖,本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5)陈齐荣,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师教育。长期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数学教学论》、《数学学科教材与课例分析》、《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小学数学研究》等教学,指导师范生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学技能训练、毕业生论文写作等,辅导数学专业师范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师技能竞赛并屡获大奖。主持完成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4项,主持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课题1项,参与各类课题研究10余项。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电化教育研究》、《教育导刊》等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3.方向特色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育见习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学生将参与课堂教学、教育调研、教育实验等多种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数学教育的前沿动态和实际需求。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本专业特别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具备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等科研活动。通过参与科研实践,学生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未来的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